【资料图】
2013年,当我作为小学生聆听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时,就被她幽默生动的科普讲解所折服,也对科学产生了浓浓的向往。读大学后,出于对科技传播的兴趣,我有幸加入了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普协会。今年暑假,我们组成“核星启航——大学生核科普志愿服务团”, 在科普协会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了一次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实践活动。
我们为这个活动筹备了大概一个学期,为了让课程内容更易被孩子们接受理解,我与团队的许多成员走访了苏州的多所中小学,并开展了很多次讲解活动,为我们的暑期活动积累了许多经验。在这一个学期里,我们不断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调整课程内容。
作为非核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科普对我来说既是优势也是挑战。非专业的身份让我在科普的时候更容易从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清楚受众最想知道什么、怎样讲解最容易被理解。但我在专业知识掌握上有所欠缺。所以,我花了大量时间进行核科学知识的积累,也很感谢实践活动中放射医学专业的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指导。
今年暑假的这次活动,我们把几十名中小学生邀请到了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既给他们讲解核知识,也设计了一些适合中小学生的小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我所在的小组的同学们要自己动手组装小车,最后比拼谁的小车跑得最快。其中组装难度最大的是橡皮筋小车,因为其原理涉及到如何平衡好弹性势能与摩擦力。有一个小朋友的橡皮筋小车无论如何都动不起来。我仔细检查了他的小车,发现他的橡皮筋旋转的圈数过多,整个橡皮筋处于极度紧绷的状态,便提示他皮筋转得越厉害,它所产生的弹性势能便越大,与此同时摩擦力也就越大。在我们齐心协力的修改下,小车成功动了起来,并且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事后小朋友还问了我:“为什么增加使用的橡皮筋的个数,反而可以减少摩擦力呢?”这个问题一下子便把我问住了。我笑着说:“这是老师做了数十次实验之后得出的结果,至于其中的原理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就交给你了,等你下次来,我希望你能给我讲清楚其中的原理,好吗?”“好的。”“这是我们的约定。”这句约定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孩子们应当是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的科普活动在他们心里播撒下的科学种子,也许会引领他们走上科学之路。当然,或许他们也会像我一样,虽然没有从事科学研究,但走上了同样有意义的科普之路。希望我们都像传播科学知识的蒲公英,让科学精神洒满大地。(苏州大学 李张欣)
关键词: